傲世中文网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补充之一分区纪实-挺进敌后1

补充之一分区纪实-挺进敌后1

作者:寒潭水一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山西的雁北地区,是以雁门关为地域划分出的,主要包括山西省的灵丘县、广灵县、浑源县,是山西省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山西省政协所编写的《山西县城沦陷及光复概况》一文中,灵丘县于1937年9月20日沦陷,广灵县于1937年9月13日沦陷,浑源县于1937年9月16日沦陷。所以杨成武带领**团到雁北地区时,这些地方已经属日伪统治区。

    从雁北地区往东,也都是日伪统治区。雁北的东北方向是河北省蔚县,当时叫“察南”,察哈尔省的南部地区;雁北的东边是河北省涞源县、涞水县、易县,当年的称呼叫“冀西地区”,是河北省最贫穷的地区。

    **团当年的抗战策略,无非是“扎根雁北,进入察南、冀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看到这里,问题出来了:你八路军为什么当年非要另搞一套,到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不在阎丈夫的直接领导下参加抗战呢?你这不是明摆着另有企图吗?

    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两个地区意识形态极端化的时期,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也持极端化观点。中国大陆上,宣传抗战只谈**,不提国民党;台湾何尝不是如此,谈抗战,唯一只有国民党,**只顾发展自己,游而不击,保存实力。直到近几年来,中国大陆正式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定了调子:“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后抗战”。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

    这些年来。与中国大陆不同的是。台湾和海外研究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基本上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台湾历史学者,从党派立场出发,拼命贬低**敌后抗战的作用和战果,极力夸大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和战果。也有一些学者,采取对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评价国共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我上文中引用的台湾历史学家郑浪平对平型关一战的评价,就明显贬低了**八路军的作用和战果。他文中“在半天的战斗中,全歼了这支总数在五百人以内。以后勤支持为主的日军部队,仅抓到俘虏一人(后来还是让他逃脱了),俘获步枪两百支而已”就是不顾历史事实的“瞪着眼睛说瞎话”。郑某说:“当时八路军的战报夸张战果,说成**一一五师与日军万余人作战,击毙日军四千余人”。迄今为止,在大陆的报刊书籍历史文献中,从未见到过任何一份史料中记载着“当时八路军的战报夸张战果,说成**一一五师与日军万余人作战,击毙日军四千余人”。不知郑某的引文出自何处?如果没有出处,是不是与“栽赃”无异?最后。郑某将八路军开辟敌后根据地,说成是:“**的部队就此脱离战场与指挥。转进太行山北部,开始建立游击基地,去全力发展共军的实力了”。这也是国民党自抗战爆发,国共合作以来的一直观点。这部分国民党的最大心愿,是改编成八路军的**部队,最好在阎锡山策划的平型关会战、忻口会战、太原会战中把自己拼光、拼净,一个不剩,完成国民党十年剿共未能达到的目的,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站在某一党的立场上,对另一党、另一军有成见,看不上眼,屡屡痛斥,我认为这很正常,只是政治见解不同而已。但你要尊重起码的历史事实,不能歪曲历史事实。人为的去歪曲历史事实,就属于道德的问题,你说的话就属于撒谎,没有人信了。今天中国大陆的许多公权力机关严重缺乏公信力,说话老百姓不信,就是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的道德品质出了问题。同样,站在一党一派的立场上去评价历史,就会无视历史现实,歪曲历史原貌。这样的历史学家,貌似公正,骗那些头脑不清楚和有政治偏见的人容易,但一经被看穿,就会为人所不齿。

    每一件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可以找到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

    1937年8月,轻松击败宋哲元29军的日本军队,北上占领张家口、宣化。驻守张家口、宣化的29军刘汝明部同老上司宋哲元一样,为保存实力不占而退。紧急奔驰去救援的晋军61军迟到一步,张家口已沦陷日军之手。

    阎锡山派自己的山西部队61军去驰援,是想把战争阻挡在山西省之外,河北省境内。可惜晚了一步,于是,阎锡山制订“大同会战”计划,打算与进攻山西的日军在大同决一死战。凭借能征善战的晋绥军、西北军,还有国民党军的支援,阎锡山以十多万对日军2万,不愁打不垮日本军队。

    此时,发生了一件人所皆知的历史故事。阎百川丈夫和蒋志清丈夫都是早年留学日本,对日本并无太大的恶感。1936年,现任日军第五师团长的坂垣丈夫借着参拜五台山,接着到太原来拜访阎丈夫,一路详细考察河北至山西的地理地形。所以眼下日军第五师团进攻山西,走的完全是一年前坂垣丈夫拜访阎丈夫的老路。你阎丈夫难道想不到吗?

    开战在即,阎丈夫身边有人问他:“不打不行吗?”。

    据说阎丈夫想了想,说:“不行,非打不可。**已经到了山西,我再不打,他们要骂我的……”

    你看,阎丈夫抗日,第一是为了在山西他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第二是怕**在全国人民面前揭露他。他不得才抗日的。

    不会是真心抗日,制定的作战计划就会有问题。阎锡山的老部下,时任61军军长的陈长捷评价说:这是阎锡山依据“错误的敌情判断”制定的作战计划。他以为拿下张家口的日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山西的大门大同。结果日本军队没有“上套”。他们绕过了大同,直奔灵丘、广灵,走平型关,转到了大同的背后。这样,仓促之中的阎锡山才临时制定了“平型关会战”计划。也才有了八路军的紧急参战。

    平型关会战,阎锡山及各路军总计11个军,十余万人,对付日军第五师团两万余人。阎锡山自诩这个部署为“口袋阵”,他的两个嫡系军长陈长捷、郭宗汾都参加在内。但阎军的军心不统一,勾心斗角。尤其十七军军长高桂滋,认为阎军司令部的部署,是“要牺牲他们,让晋绥军独占风头”。这个怀疑也不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于是,战斗开始,高桂滋谎言受敌“猛攻”、“伤亡惨重”,擅自放弃自己的阵地,让开道路,缩避到恒山上,与刘茂恩十五军一起,共同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而晋绥军中英勇杀敌者各部,比如晋军郭宗汾部,死伤惨重。

    注:这是晋军的说法。而据高桂滋说,9月24日一天,日军对高部攻击猛烈,炮击尤甚,高部损失惨重,四处告急。但阎军始终不派援军,坚持到26日,高部已无人可派,只好撤退。但据晋绥军人员回忆录及战报记录:25日晋绥军前去救援,遭到攻占了团城口高桂滋阵地的日军射击,出击受阻!此事争论了七十年,高桂滋与晋绥军(以陈长捷为代表)双方各执一词,至今都没有定论。今天的山西历史学家认为:陈长捷的诸多说法,都被亲历者、目击者的说法所否定。而为了父辈的荣誉,高桂滋的子女,70年来也一直追寻着当年的真相。这段公案谁是谁非、谁真谁假且不去管它,历史终会弄个水落石出。

    平型关会战,无疑,阎锡山的晋绥军是主人,以陈长捷、郭宗汾两个军为首。前来参战的客军有三支:刘茂恩的十五军、高桂滋的十七军、还有八路军。刘茂恩、高桂滋原本是国民党军,有供给,枪弹军饷都不缺。但八路军却不一样,改编之后,仅供给每人一身单衣,连换洗衣服的都没有;又给可供几日的生活费,连从陕西省三原县到达山西省前线的饭钱都不够。此外,枪不给一支、子弹不给一发。你说阎锡山没有吗?他有自己的兵工厂,造大炮都可以。引进的日本三八枪生产线,全国独一份。太原造的七九步枪、驳壳枪,成为八路军干部的最爱。但他却不给八路军一枪一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