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补充之一分区纪实—云阳誓师

补充之一分区纪实—云阳誓师

作者:寒潭水一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写小说写到这时候,许多明眼读者已经瞧出来了,杨棒子和他的故事是一条主线,包括杨棒子自己和许多人物都是有着真实背景的虚构人物,而另一条副线呢则是我和几位朋友多年来搜集整理出来的一分区和晋察冀的抗战史中的一些补充类的文字,我个人是希望读者能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又了解一些真实的抗战人物和故事。

    但是因为有些部分涉及到所谓的党内斗争和敏感话题,要想保住小说的连载,就不得不接受编辑的警告,不再涉及上述两类的话题,以后这条真实抗战的副线就以不涉及这两类问题的纪实和故事为主吧。

    先把当年供65军军史编写组的一分区编年体的纪实类的资料贴出来,供读者们清晰地了解一分区从1937年到1940这几年的战斗史和发展史,40年以后的不少事情我已经在前面的补充中说了不少了,以后看情况再整理贴出。

    很长一段时间,一分区流传着一首歌:

    独立团,

    115师的兵团;

    独立团,

    红军的老兵团。

    过了黄河就打了腰站战斗,

    这是第一个战斗,

    这是胜利的战斗。

    为了中华民族,

    为了华北,

    英雄们勇敢冲锋战斗,

    接连把七座县城一起收复,

    广大的土地能够耕种,

    多少人民得到自由。

    这是当年曾经传唱在115师独立团、后来的一分区的一支很走红的歌曲。几乎一分区所有那些有着红军身份的干部战士都会唱。这也是独立团挺进敌后之初,参加平型关战役前后的一段英勇战斗历程的真实写照。

    1937年7月抗战爆发的前夕。初夏。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红一师编为115师独立团。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参谋长熊伯涛,政治处主任罗元发,供给处长董永清。副官李光汉。

    三原县属咸阳市管辖,地理位置已经靠近了西安的北大门。泾阳县位于泾河北岸,距离西安约50公里,云阳又在泾阳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北靠嵯峨山。东与三原接壤,西北则与淳化县一山之隔,是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云阳原属三原县,现属泾阳县,为泾阳县北大镇,历来多商贾,富钱粮。

    红一师驻扎在三原县,是红军威胁到西安的最前哨阵地。如果不是发生1936年底的“双十二”事变,红军是无法进入到距离西安最近的前哨地区。1936年底到1937年8月,我党中央应张学良、杨虎城请求。命令红军主力陆续进驻渭北地区,主要集中在泾阳县的云阳镇、桥底镇和富平县庄里镇。杨成武任师长兼政委的红一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甘肃省正宁县到了三原县云阳镇的。

    红一军团是在1936年的冬天,农历冬月十一日(阳历1937年1月23日)来到云阳的。当时的北方天寒地冻,在国民党军队“围剿”下的红军的供给明显窘迫,许多战士都还穿着单衣,光脚穿着草鞋。但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陆续到达云阳的红军部队分散住在周边的村子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红军。总部及其直属机关参谋部、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皆驻扎在云阳镇内,分别以代号“代江部”、“武昌部”、“衡阳部”对外工作。红军的总部设在云阳南门的文家大院。整个文家大院分正院、东院、西院3套,坐北向南,当时文家举家经商在外,院子正好空出来。总部设定后,正院是总部首长办公住宿的地方,东院是总部直属机关部队住所,西院为总部马厩。离**住的毛家大院约有三四百米。

    因为云阳镇很大,也很富裕,杨成武任师长兼师政委的红一师也在这里。

    农历的冬月十五日(阳历1937年1月27日)举行的欢迎红军大会。

    在《杨成武回忆录》中记载:“天气渐渐炎热,身上的棉袄早已穿不住了,可我们有没有单衣替换,直到初夏时分,战士们还身着棉袄在田野练兵。一天下来,身上直冒热气,棉袄上泛出白花花的汗碱斑,洗也没法洗。”

    “这一天,我接到了红一军团骑兵通讯员送来的命令,上面有军团政委聂荣臻和代军团长陈光的签名,……红一师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任命我为团长,熊伯涛为参谋长,罗元发为政治部主任。”

    (经查:在马辉回忆录中,中央红军、或红军第一方面军三原改编成八路军,是在卢沟桥事变以后,1937年8月6日。但**中央向国民政府提出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十项条件,是在1937年8月18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宣布原红军主力部队改编成八路军的时间,是在1937年8月22日。8月25日,中g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我怀疑:在我党中央向国民政府提出十项条件被同意之前就将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是否是马辉同志的误记?因为另据有关史料上记载:“1937年8月底,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一五师一部,在云阳镇中街大操场举行红军改编和开赴抗日前线誓师动员大会。”也有准确的回忆誓师大会是在8月25日。

    115师誓师大会后,八路军在云阳张贴了《告别云阳父老书》,战士帮群众挑完水,扫净场院,与乡亲告别。誓师第二天,8月26日,一个“种麦时节”的秋雨天。115师全体从云阳出发。踏上了抗日路。

    9月6日。129师在泾阳桥底镇冒雨誓师,更换帽徽,9月16日,129师离开泾阳,出征河东。9月2日,富平庄里镇永安村,120师抗日誓师,3日。120师开拔,赶赴抗日前线。)

    当时的几个后来比较有名的人物:组织科长王道邦、一营营长曾保堂,教导员张文松,副营长袁升平。一连连长张德仁。三连连长宋玉琳。二营营长季光顺、教导员张襄国、副营长肖思明。三营营长黄寿发,教导员李水清,三营副营长邱蔚,连长李湘(解放战争时期是张明河的搭档,任教导旅旅长)。除了9月,驿马岭阻击战,张文松、张德仁牺牲。10月10日。解放涞源县城。到此为止,这还是一个由全部是红军战士组成的独立团。其中。经过长征的江西籍、湖南籍、福建籍的红军占了近一半,另一半以上的,有陕西籍红军和东征时发展过来的大批山西籍红军。以后在一分区抗战八年的许多著名干部马辉(当时由独立团侦察参谋改任特务连连长)、肖应棠(独立团作战参谋)、方国华、邓经伟、赖庆尧(兴中)、李水清(特务连指导员)、杨德才(杨卓)、李德才、张英辉、陈宗坤、林接标、郑三生(连指导员)、郑秀煜(郑旭煜)、郭延林、黄文明(接王道邦组织科长)、黄连秋、增雍雅、熊招来(熊奎)等人,当时都是这个独立团的基层干部。

    在这里要提出来的是,当时的独立团由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编成,简称“红一师”。上个月,2013年7月,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出的“红一师”系列电视片,介绍的就是这个师。

    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陈光,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孙毅,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辖3个师和1个骑兵团: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杨成武;第二师,师长杨得志,政治委员邓华;第四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杨勇;军团直辖骑兵第2团及随营学校。全军团共10个团,1.1万人,有6000枝枪,部队驻甘肃省正宁、宁县和陕西省旬邑地区。

    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陕南第74师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今划归泾阳县)改编成八路军115师,师长**,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侦察科科长苏静,宣传部部长萧向荣,保卫(锄奸)部长朱涤新,民运部部长潘振武,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卫生部部长叶青山,辖第343、第344旅等部。

    115师直辖部队:独立团由第一军团第一师改编,团长杨成武(团政委缺编);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工兵营和教导队等,由第74师、第1军团骑兵第2团、随营学校和第15军团教导营、特务营等部改编。

    关于“云阳誓师”的杨成武与独立团:

    1、1936年底、37年初到达云阳的红军部队不包括杨成武任师长的红一师,也不包括杨成武本人。此时的杨成武,还在延安的红军大学学习。他是“师政委进去,出来时是师长”。提前毕业的时间是在37年元旦以后。

    2、红军的前敌指挥部设在云阳镇,杨成武先去报到,再回到原部队。此时,他的红一师还留在甘肃省正宁县驻地,距云阳镇近三百里地,间隔旬邑、淳化两个陕西省县。当年的这段路途,杨成武骑马要走三天,第四天傍晚才到达红一师师部。

    3、曾任杨得志红二师师政委的邓华,在杨成武到红军大学学习期间,被任命为红一师师政委,这是原来杨成武的职务(杨成武任红一师师政委时,师长陈赓)。所以杨成武从红军大学毕业,改任红一师师长。红一师改编为115师独立团,最初并没有安排邓华的职务。

    4、接到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后,独立团奉命从甘肃省正宁县向云阳镇集结,这段杨成武骑马走了三天的路,全团1700人步行走了四天。此时,独立团还穿着大半年的棉衣,因为没有单衣可换。到云阳镇后,供给处长董永清去国民党仓库领给养,每人一身单衣、一顶单帽、一个胸章、一个臂章、一个国民党帽徽,全团两万元法币。

    5、换完装才召开的誓师大会,会上聂荣臻宣读**中央关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命令。最后全体宣誓《红军抗日出征誓师词》。

    6、杨成武叙述,独立团出发的日子是8月22日,以此往前推算,誓师大会召开的时间应该是在出发的前一天,8月21日。(未完待续……)